日本为鼓励年轻人生孩子缓解人口危机,即将征收“单身税”?全民生育税引发热议!
面对严峻的人口危机,日本政府计划于2026年4月起实施“儿童与育儿支援金”制度。该制度向所有人征收每年2400日元至12000日元(约120元至600元)的税费,用于补贴育儿家庭。这一政策在日本民间被戏称为“单身税”,但官方表示面向所有群体征收,并非仅针对单身人士。实际上,这笔税费与医疗保险深度捆绑,收入越高缴得越多,无论本国国民还是外国人,只要缴纳医疗保险都需支付。无论是否有孩子,所有人都需要出钱,而最终受益的只有育儿家庭,这与“单身税”或“丁克税”、“无孩税”有一定重合。
历史上,“国家级逼婚”的现象并不少见。古希腊、罗马曾对超过婚龄的单身男士征收“单身税”,有些地方甚至剥夺了超过30岁的未婚男性的选举权。即使到了近现代,“单身税”的讨论仍然存在。苏联曾专门征收“未婚、独身和少子女公民税”,后调整为面向已婚无子女人士征收,即“无孩税”,直到1992年才正式取消。近年来,韩国关于开征“单身税”的讨论也不绝于耳,一项调查甚至得到21%的认可,其中50多岁受访者赞成比例最高为26%。
作为“少子化+老龄化”最严重的国家,日本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,去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人,再创新低。过去10多年来,日本总人口从1.28亿一路下降到1.238亿。如果不计外国人,日本国民人数已萎缩到1.2亿,去年一年就减少近90万人。日本官方发出“国难当头”的预警,马斯克同样发出“日本将不复存在”的警示。生育率世界垫底,老龄化率全球第一,单身群体比例世界最高……这些都是日本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超单身社会、低欲望社会、躺平主义都发轫于此。“不结婚,不生育,不买房”的“三不主义”也在这里诞生。过去几年,日本的结婚人数创下历史新低,而单身家庭比例则创新高。2023年,日本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,创下了1945年以来的历史新低,媒体将其称为“结婚冰河期”。与此同时,日本“独居家庭”占比达38%,成为最普遍的家庭构成,在首都东京52%的家庭只有一个人。研究预测,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,半数都将是单身群体。1/3男性、1/5女性可能永远不会结婚。
早在1994年,经济泡沫破裂之初,日本就意识到人口危机之于经济的负反馈效应,开始大举刺激生育。30多年来,日本相关预算投入合计超66万亿日元(约3万亿人民币),当前每年的投入约为3万亿日元(约1500亿人民币)。如今的日本堪称“生育友好型社会”,从生育到上学,各类补贴源源不断。生娃有50万日元(约2.5万元)的一次性生育补贴;0-3岁儿童每年享受12-18万日元的持续性育儿补贴。从幼儿园到初高中,基本享受免费教育,私立学校也有补贴。针对3孩及以上家庭入读公立大学,学费全免,甚至包括学费高昂的医科专业。尽管如此,日本低生育形势仍未实质性扭转。
背后的症结在于,生育具有巨大的代际惯性,政策只能对冲下滑的速度,而难以逆转。生育下滑是全球性现象,既有观念文化进步的因素,也有家庭原子化的症结,还有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高企带来的压力。对于日本来说,经济发达、社会保障健全、观念进步、个体思维盛行只是外在因素。停滞的30年、增长预期不复存在、阶层固化、全球最“卷”、中流跌落等问题则是更隐蔽的“避孕药”。这意味着单纯的财政补贴或惩罚措施无济于事,刺激生育是一套系统工程。但无论如何,早做比晚做好,有刺激比没刺激好,以时间换空间,这是务实之举。
加杠杆炒股票,网络配资网站,网络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